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以梁主为江阴王 陈朝 · 陈霸先
 出处:全陈文卷一
礼陈杞宋,诗咏二客,弗臣之重,历代斯敦
梁氏钦若人祇,宪章在昔,济河沈璧,高谢万邦,茅赋所加,宜遵旧典,其以江阴郡奉梁主为江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依前准,宫馆资待,务尽优隆(《陈书·武帝纪》下)
隋秦孝王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维开皇二十年六月二十日丁丑上柱国秦孝王薨于仁寿宫。
呜呼哀哉!
八元八凯,济济虞则;
《周南》、《召南》,赫赫周国
于穆孝王,绍彼明德。
天实丧予,歼我刚克。
呜呼哀哉!
如何上灵,降此灾否。
国丧宗臣,家亡千里。
呜呼哀哉!
爰初不豫,冕旒视疾。
及至大渐,停銮驻跸,亲临属纩,俯观彻瑟,悲动皇情,痛深慈膝
一辞明世,千秋长幕;
□□如何,绵绵终古。
仲秋卜宅,将归泉户,梁山之阳,永宁后土。
呜呼哀哉!
余寡兄弟,爱笃弥深,奄然零落,痛体伤心。
呜呼哀哉!
追悼无及,永分古今。
神虽虚翳,徽声靡替,诔王德音,贻千百世。
乃作诔曰:皇隋启运,应天顺民。
保兹七百,静彼四邻。
利建宗子,藩屏懿亲。
孝王惟允,俾侯于秦。
爰自圣章,天性诚愿
色养烝烝,孝立名建
恭近于礼,耻辱斯远。
嘉之弗忘,惧而无怨。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温温居德,肃肃厉精。
恭敬表志,退让为情。
韡此棠棣,敦斯鹡鸰。
仲称令弟,叔曰仁兄。
猗欤我弟!
好学无替,九流日修,三馀卒岁。
琴台夜开,书帷昼闭。
聪敏若神,雄辩无滞。
妙矣声律,明哉龟筮。
玄象风角,于焉及睿。
允文允武,多才多艺。
惟善惟乐,为仁为惠。
天挺出群,英图命世。
钦若孝王,容止堂堂。
振鹭将集,凤雏斯翔。
人之领袖,国之辉光。
辉光伊何,肃肃翼翼。
义以处身,仁以经国。
明烛絷符,财成渊塞。
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令闻令望,无反无侧。
皇枝良干,日富英声。
宣风作伯,盘古维城。
东京旧都,河南殷博。
惟我哲王,行台惟寞。
飞辔崤、函,褰帐伊、洛。
德被汝坟,仁行巩亳。
西秦右地,实赖英雄。
实惟王化,乃即龟蒙
惠和布泽,易俗移风。
亹亹孝王,仁而能断;
德敷大国,有符公旦。
移镇樊征,述职江汉
地接寇雠,棱威靖难。
文德招远,怀劳伐叛。
暂辍外藩,入侍天轩。
典兹戎卫,仍居纳言
宝敛横曜,丰貂尤温。
周卫清切,敷奏便繁。
献替惟允,禁旅斯敦
伪陈不恭,轶我炎鄙。
王赫斯振,将清江涘。
图斯元帅,难全其备。
唯我孝王,膺兹无愧,恭行天讨,受脤建旗,申威鄂渚,鞠旅江湄,军容赳赳,逋丑禗禗,云陈不布,高城靡恃,泥首衔璧,请命于台,兵不血刃,野无横尸,善战不阵,我弟于兹,金陵戡定,饮至京师
广陵、淮海,一都之会,牧彼顽民,作相于外,时两随车,棠阴逐盖。
晋太原,寄隆望大,表里山河,要冲襟带,东自维扬,回旌转旆,善政廉平,于斯为最,胡虏畏威,氓黎荷赖,烽火戎马,俱清边界。
寒暑失御,庸卫弗开,言旋京邸,去彼丛台,扈驾仁寿,抚席岩隈。
连绵药饵,岁去年来,秀而不实,祸极生灾,天胡不吊,木坏山颓。
呜呼哀哉!
至尊废朝而悼伤,皇后辍膳而摧痛。
秦国之永辞,剧梁武之长送。
昆弟哀哀而日嗟,僚友嗷嗷而悲恸。
呜呼哀哉!
叹日月之不居,何卜远之讵促,旌旐飘飖而从风,笳管酸嘶而响谷,服马顾而不能行,挽夫悲而不成曲。
霜霰落兮山谷寒,木叶下兮丘陇残。
风飕飕而吟树,泉幽咽而悲湍。
离群之兽绝迹,孤飞之鸟悲酸。
背离宫而东转,历山邸而北度,去甲第之楼台,即荒田之丘墓。
昔时鸣銮而戒途,今日灵輀而启路,临朝谒之平衢,永绝兹之一步。
傥若神而有灵,几悲伤而留顾。
呜呼哀哉!
弃永日之昭昭,袭长夜之修悠,苦玄扃而无晓,悲黄泉而永幽。
湮盛年于万古,沮壮志于千秋。
呜呼哀哉!
恸反哭于秋季,悲复归于故地,尹形游而不迁,何魂茕之空志。
呜呼哀哉!
酒樽浮尘兮独满,琴弦含风兮自断。
冥夜久其何期,焉知岁月之长短。
孝王与我,体密情亲,孔怀之笃,有逾常伦。
昊天何酷,哀哉哲人!
奈何吾弟,先我长沦,烦冤痛毒,悲恨何陈。
呜呼哀哉!
痛母弟之同胞,弃共被之寒郊。
岂止三荆之变色,非为四鸟之分巢,遽一朝而云逝,曷何去而何止。
形未舍目,言犹在耳。
彼苍者天,子何甚矣。
嬛嬛友于,哀哀吾子。
痛当奈何,痛当何已!
想仿佛而不见,犹盘桓而伫立;
空抚膺而莫追,抑饮泪而何及。
呜呼哀哉!
嗟地久而天长,终伦彼乎幽方,徒春华而秋落,不复见我弟兮孝王
何谢安之蔬食,岂子路之丧亡。
独端忧而无告,徒哽塞而追伤。
悲莫悲兮长别,痛莫痛兮终绝。
因凄怆以写情,恸人琴而永诀。
呜呼哀哉(《文苑英华》八百四十二)
费城百年大会中国陈设处联 晚清 · 李圭
对联 出处:楹联续录
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
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
进宫视朝之作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九
御殿视朝官谢恩,虽云例事礼斯敦
不疏不数惟时举,既雨既晴应候论。
麦垄改观晓凉合,柳衢含润远烟昏。
十朝前此心忧旱,一雨濯之敬倍存。
先贤堂记 南宋 · 曾贲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三
夫孔门四科,德行为冠。
学者群居乡校,尚论古人,舍德行何以哉?
东阳山川钟秀,人物不凡,吾独取其德行以为邑人劝。
因阅图志,于吴得斯敦,于晋得许孜洎其子生,于唐得冯子华、应先、唐君祐,咸以孝著。
于本朝得冲素处士张公志行,以恬退守道,乡闾推服。
爰即学之西庑,为堂一区,绘六孝子,与处士而七,揭以先贤。
会上丁释奠,乃陈爵豆,率诸子行礼。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凡我同志,可不勉诸!
按:道光东阳县志》卷一一,道光十二年刻本。
敦󶆍铭跋1064年1月2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四、《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伯囧敦铭》曰:「伯囧父作周姜宝敦,用夙夕享,用蕲万寿」。
尚书·囧命》序曰:「穆王命伯囧周大仆正」,则此敦周穆王时器也。
按《史记·年表》自厉王以上有世次而无年数,共和以后,接乎春秋,年数乃详。
盖自穆王传共、孝、懿、夷、厉五王,而至于共和
共和至今,盖千有九百馀年。
斯敦之作,在共和前五世而远也。
古之人之欲存乎久远者,必托于金石而后传,其堙沉埋没、显晦出入不可知。
其可知者,久而不朽也。
岐阳十鼓今皆在,而文字剥缺者十三四,惟古器铭在者皆完,则石之坚又不足恃。
是以古之君子器必用铜,取其不为燥湿寒暑所变为可贵者,以此也。
古之贤臣名见《诗》、《书》者,常为后世想望,矧得其器,读其文,器古而文奇,自可宝而藏之邪!
其后《张伯󶆍铭》曰:「张伯作煮󶆍,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张伯不知何人也。
二铭皆得之原父也。
治平元年正月二日书。
论青唐邈川形势疏元祐四年秋 宋 · 范育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四
窃臣至本路,体探得鄂特淩古谋害温锡沁之迹。
然自杀觉来玛斯多卜,后来温锡沁父子畏偪为备,兼知朝廷有意令好看温锡沁,及与巴乌、淩斡巴多尔济结官职,鄂特淩古自此势虽少缓,而谋愈深,多遣质户来邈川换易旧住人户,去其腹心,剪其羽翼,又使巴乌阴制其内,温锡沁父子势益孤危。
温锡沁以目疾多不管事,巴乌亦以看经为说,鄂特淩古勾唤皆不去。
青唐人往来多淩辱邈川人户,邈川人情极不安。
鄂特淩古又密遣般擦与夏国结和,并不由邈川,只近北往来,有共杀锡沁并吞邈川之谋。
然羌酋亦不自悟,若青唐与贼共取邈川,则贼势强,青唐势弱,其势必不两存。
正如晋取虢及虞,行及彼尔。
臣愚以谓,邈川存,则有西蕃为贼障蔽;
邈川亡,则西蕃必为贼所并;
西蕃为,则其旁诸蕃夷皆为所役属。
西南接巴蜀,东北至河东,地界几及万里,其强盛正如唐之吐蕃,必为中国大患。
臣愚窃以朝廷绥抚四夷,盖欲使中国外夷皆安,永无兵革之患尔。
若今日安而后日有患,则不可恃以为安,西蕃之势是也。
臣蒙朝廷付以边寄,茍三二岁无事,容身而去,则于臣私谋甚安;
然遗西鄙无穷之患,则臣上负国恩,死有馀责,臣虽至愚,所不忍为也。
臣谓为朝廷熟计,邈川不可不存,温锡沁不可不救,鄂特淩古不可不正其罪,凡此皆出于不得已。
时不可后,机不可失,盖有一动而为万世之安者,今日是也。
臣近又据岷州都总领蕃兵李祥报臣:结斡磋使人来赵醇忠处云,鄂特淩古特起人马去邈川,为温锡沁勾不来。
洮西安抚王光世报臣:探得青唐质户一千七百户在邈川旧城里住坐,却将旧城里首领蕃部攒出。
又言,点集志家一千来人马,待十一月内奔斫斯博城来里。
又言:锡沁父子及族下有评泊,言汉家有力量时,自家伟投汉去;
没力量时,傥父子一一就取,上将唐城去。
又说锡沁父子被青唐人监管著里。
臣观此时势,鄂特淩古之谋已急,锡沁父子之心已危。
若失此机会不为救恤,则锡沁为鄂特淩古拘执,遂并邈川矣。
臣体访得邈川有战兵万数,其人心皆附锡沁,锡沁自来心向汉,其力非不能拒鄂特淩古。
兼鄂特淩古自杀巴罗罗遵后,河南部族人人怀怨,森摩乾展亦怨鄂特淩古杀董戬妻并近上首领,徒以逼近,势不得不服。
蕃僧卦斯敦,其徒千馀人,国中上下所共敬信,自鄂特淩古妄行杀戮,亦颇有恚忿之言,曾斫禁院门夺出斯吉温
河南隆博、乔家等族皆点集不赴鄂特淩古。
又将诸首领亲属及董戬族人、赵醇忠姊妹皆疑忌囚系,人自为敌,将报其怨,为日久矣。
然观锡沁辈与诸酋虽内有怨鄂特淩古之心,外有拒鄂特淩古之势,而隐忍事之,虽将就拘执,逼死亡而不发者,盖谓鄂特淩古为朝廷所立,通其和好,放过般擦,恩泽抚存之甚厚,度其不为己助,故畏惮而不敢尔。
臣谓鄂特淩古乃篡国之贼,自既得志,肆行暴虐,诛不附己者,始与贼合谋寇边。
赖天诛,挫其贼锋,擒获酋首,故俛然效顺。
自朝廷蠲释其罪,犹且点集兵马为满裕克声势,诛巴罗罗遵,谋害锡沁。
今岁夏秋,诸蕃远近丰稔,独青唐久雨震雹,大水漂溺,人不聊生,国人之所共愤,天意之所不容,其罪大矣。
今若朝廷尚务含容,使此贼酋谋行计得,先并锡沁,则其诸部族畏威帖服,必与贼缔交,复为边患。
一旦为贼所图,则臣前所言中国大患不旋踵生矣,不可不深忧,不可不早计!
臣今已遣间人告谕锡沁,若鄂特淩古更遣人马来邈川时,速来告急。
臣欲乞量发蕃汉兵马以助锡沁为声势,锡沁知朝廷为援,方敢出兵拒鄂特淩古;
且使锡沁结诸酋长,及遣河南诸族相应举事,送赵醇忠过界。
因其人心,先声传谕,以鄂特淩古当得罪、赵醇忠当立为辞。
此则兵虽不交,而贼酋之首可致于麾下;
宣朝廷威德,立醇忠以续董戬后,宠绥部族,锡命首领,不改其旧,则邈川自存,青唐自安,不踰月之间,事大定矣。
醇忠既袭其国,上德朝廷,世世忠顺,为汉西藩,控夏人之腹背,制其死命,使不敢犯边。
存亡继绝,以示大义,四夷闻之,罔不悦服,岂独弭西边之患乎,一举而获万世之利矣。
如此经制,则依得朝旨,不敢有失事机,却致边患,伏乞朝廷速赐指挥
濑水美仲琰也史仲琰能绍先志故美之 明 · 王绂
四言诗
瞻彼濑水,其流汤汤。
有美君子,筑室于傍。
厥心孔臧,受天之祥。(一章)

瞻彼濑水,汤汤其流。
有美君子,筑堂于丘。
厥德允修,受天之休。(二章)

有泽可渔,有丘可锄。
我堂我居,先人之庐。
我乐我志,先人之书。(三章)

惟尔先哲,积善有基。
一于为善,而无自欺。
爰及后昆,及庆之馀。(四章)

后昆振振,德钟于门。
继尔先志,此心常存。
勖哉敬哉,薄俗斯敦(五章)

中庸传1115年7月22日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富县
○○●「天命之谓性」者何?
性者中之所寓也,莫知其所自而推言也。
「率性之道者」何?
性得所率则为君子,不得其所率则为小人。
曰诚、曰明、曰孝、曰忠、曰恕、曰和,皆率性之具也。
是六者,皆中之所以为中者也。
「修道之谓教者」何?
圣人所以经纶天下之大经也,君子所以择乎中庸也,小人所以反乎中庸者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者何?
出乎性而教之所本也,君子以是诚之务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者何?
中也,诚也。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者何?
中也,明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者何?
情之未发,性之全纯。
中之所以名中者也,肫肫如也,渊渊如也,浩浩如也。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何?
中之一物,于是乎有二名也。
颠沛之际,毫发之多,或不中节焉,亦不足为和也。
有子言和,必有待乎节之非,和之正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者何?
是一物不得二名也,楩楠豫章之大本,而不达道则亦恶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何?
教之行也,明道先生常善乎致之言也,常善乎位之言也。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者何?
中之所以为常道也,君子而时中,则无时而不中也;
小人而无忌惮,须臾变改,莫之能中也。
以是知先儒说用中为常道是也,近世说中说庸,非所知也。
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胡先生、温公、明道先生皆云然也。
问者曰:「庸得非变邪?
所以济中者也」。
曰:是不识中者也。
君子之中随所器而丽焉,不动而变,尚何所假也邪?
子莫执中无权者,是子莫知中非君子之中也。
刘侍读曰:「中庸者,中用也」。
盖亦误也,言中斯用之也,先儒曰用中为常道是也。
刘说前见于皇氏、熊氏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者何?
教之不行也,有中庸之君,斯有中庸之民也。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者何?
不诚不明则不中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者何?
舜之所以为舜者中庸也,明诚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者何?
不明不诚则不中也,择也者依也,斯人自谓之知者,非知之明也,君子不以为知也。
昔夫子言仁知详矣,曾子、子思虑后世或泛然失其旨,乃以仁为诚,知为明,其实一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者何?
回所以为回者,中庸也。
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者何?
惟诚明以之也,诚自成而道自道也,非功名利害外以怵之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者何?
强疑其非中也,盖惟为能强也者诚也。
曾子论孝曰:「仁者人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强既有南北之异,则责子路之所安以勉乎中也。
夫所谓君子者,既和既而诚明之守,安于治乱之世,勤而勉之也。
国有道,君子或易仕而改其度,不变塞也,强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者何?
不诚不明,君子之所不为也。
君子之遁世,亦中庸之依而安焉,又复依乎圣人之中庸,则其隐者,吾道之佹也,非故以意向之也。
郑氏曰:「道不费则仕」。
费者佹也,违也,《缁衣》有曰:「口费而烦」。
费或为哱,或为悖。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者何?
唯明之知,唯诚之行也。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万能载焉;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者何?
中也诚也,语夫天下莫能事之大,则其大者诚也。
语夫天下莫能分之小,则其小者诚也。
盖虽大而中也,其小亦中也,人谁有憾于予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在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者何?
中也明也。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何?
忠恕之为中也,均率是性,而为道莫之或远也。
远于人则可须臾离也,以其不远人,而忠恕之名立也
为人父而忠恕,则己与一家去道不远也。
为人君而忠恕,则己与天下国家去道不远也。
忠恕以人治,人犹己,肫肫其中也。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也。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者何?
中也诚也,教之所以为教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馀,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者何?
中也诚也,道之所以为道也。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者何?
中也,诚明之徵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者何?
中也诚明之自治也,于是察乎上下,达于天地,无不安也。
曾子曰:「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盖援之为援者如此也。
曾子又曰:「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与险行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者何?
中也诚也。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者何?
中为天下之大本,于是乎在也。
夫既得于父母,则室家宜之也。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者何?
中也,明诚无不达也。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者何?
天之用中,因物而诚至焉也。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者何?
疑当次「必得其寿」之下,简编之缪也,无闻焉尔也。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
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武王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者何?
周公之所为周公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者何?
武王、周公之所以为武王、周公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脱缪于此也。
尝有见于《仲尼燕居》也,文字又有误者,社无与于上帝也,陆淳尝辨此详也。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者何?
中庸之政也,人道之勉乎,政犹地道之勉乎。
树艺稼穑也,中庸之政,感人心而迹自化,蒲卢之比也。
仁义者,诚明之异名也,仁义合礼生焉。
礼也者,广骛驰骋于仁义之中者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者何?
郑氏云:脱误重在此也,胡先生亦云然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者何?
诚明始于身,本于亲,著于人,极于天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达道之五行于达德之三,达德之三行于中之一也。
达道者,修道之教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者何?
达德之渐也,诚之者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时使薄歛,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者何?
中庸之教也。
问者曰:「如之何尊贤则不惑,敬大臣则不眩」?
曰:谗色货能惑,我而不惑,则尊贤之功也。
有百官之富任使,各尽其材,大臣凛然在上,天下名实不眩,则敬大臣之功也。
不眩犹不惑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者何?
诚也。
诚则事前而豫,不诚则事至而无所图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者何?
道必资乎诚,诚必资乎明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者何?
兼天人之道而中庸著也。
舜诚矣,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则诚之也。
颜回诚矣,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诚之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者何?
之道也,中道而未从容,则贤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者何?
之道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者何?
诚明各有所致而相为用也。
四时诚矣,较然著见,则自诚而明之性也,犹天命之性也,日月明矣。
其出入有信,则明而诚之教也,犹脩道之教也。
未有诚而不明者也,未有明而不诚者也。
彼偏焉者,非诚明之正也。
武王、周公以孝称,则举其自诚明者也。
舜以知称,则举其自明诚者也。
非有圣贤之差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者何?
率性以诚也,人物之性与天地之化育皆吾性之诚也。
天地之性不可见,而见之于化育也。
然此非次第而言之也,犹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也。
其所言之若是者何?
视其相因者殷勤之也,非心知其意者,莫之能喻也。
性之粗,非后于人之性而得之者也。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者何?
无闻焉尔也,胡先生亦所不讲也。
是自诚而明者谓之次焉,何也?
郑氏乃谓自明诚者何也?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者何?
无闻焉尔也。
胡先生、温公、姚子张皆疑之也。
明道先生曰:「诚者神也」。
盖从明道先生之说,则何必如之云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者何?
诚与道一体而二名也,其所以率性则一也,皆无待于外者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者何?
温公曰:凡物自始至终,诚实有之,乃能为物。
若其不诚,则皆无之也。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者何?
物者己之物也,己与物非有二也,皆其诚之物也。
成己斯成物也,唯所措而宜也。
圣人之道,所以异乎杨墨者也。
成己知也,乃谓之曰仁也;
成物仁也,乃谓之曰知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者何?
诚明之极,配天地而一之也。
诚斯一也,一斯诚也,此盖当云徵则博厚,博厚则高明高明则悠远,考下文而不诬也。
夫言天地之体,则高明博厚而足矣。
人之体乎天地之高明博厚,则必待悠久以为之中也。
盖非悠久之中,则其高明将隳,博厚将蹶也。
博厚高明,譬诸形体也,悠久譬诸精神也。
曾子曰:「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
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至而已矣」。
曾子所谓至者,子思所谓悠久是也。
曰悠远,曰悠久,其实同也。
夫不见不动无为者中也,既章既变既成则亦中也,此不二之道也。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者何?
天地圣人之悠久一也,博厚高明之所资以为中者也。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者何?
圣人之高明博厚悠久,一之于中也。
中者至德是也,发育万物,峻极于天,高明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博厚也。
待其人而后行,悠久也。
至道高明博厚也,至德悠久也,至道至德犹达道达德也,明道先生谓此一以贯之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者何?
率性修道于是乎极也,思尊德性而必道问学,问学斯德性也。
思致广大而必尽精微,精微斯广大也。
思极高明而必道中庸,中庸斯高明也。
思温故而必知新,知新斯温故也。
思敦厚而必崇礼崇礼斯敦厚也。
德性犹悠久也,广大犹博厚也。
胡先生、二程先生横渠先生说皆同,近世瞽学谓既极高明而反道中庸,末乎中庸也。
分而为二事,莫知诚之一致也。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斯之谓与」者何?
中也,明之所安也。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者何?
不明之患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者何?
思教之行也。
今天下车同轨,贵贱无等也;
书同文,是非杂出也;
行同伦,君子小人并列也。
礼乐之中庸,莫之有作也,胡先生说云尔也。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
吾说殷礼,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者何?
思教之行也。
或说或学,或不足徵,或有存,或用之,远近之势然也。
中也,天下万变,有是三重,而寡过为要也。
寡过则中也。
○●「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者何?
唯中则有徵而且尊也,上焉者过之也,荡而无徵,下焉者不及也,屑而不尊,虽善而民不信从之也。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者何?
中而徵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者何?
中而尊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者何?
仲尼之所以为仲尼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观天地于仲尼则足矣。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
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故曰配天」者何?
圣人明诚之中而道教行也。
时出之,则或溥博如天而中也,或渊泉如渊而亦中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者何?
修道之教于是乎在也。
●「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者何?
中之所以为中如此也,非明诚则莫能致也,其初则叹息之也。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者何?
中也明,莫知其所以明也。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者何?
中也诚明,莫知其所以诚明也。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者何?
中也明也恶,胡先生曰过恶,温公曰憎恶,苟内省不疚,虽谤议沸腾,刑祸交至,亦非其所恶也。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者何?
中也诚也。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者何?
中也诚也。
●「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者何?
中也诚也。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者何?
中也诚也。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者何?
中也明诚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无声无臭』,至矣」者何?
中也诚明也。
嵩山晁说之曰:近世学者以中庸为二事,其说是书皆穿窬而贰之,于是本诸先生长者之论作传。
是书本四十七篇,小戴取以记之,犹大戴取诸《夏小正》、《曾子》之类也。
顾惟收拾煨烬之末,简编不伦,文字混淆回舛,惜哉!
《汉艺文志》礼家有《中庸说》二篇,今莫知其为何书也。
朱识者二十二,孔二义。
黄识三十九,胡先生讲。
墨识七十五,景迂
政和五年乙未七月二十二日己丑,直罗县驿中自校毕,其成在此月五日鄜州官舍山堂。
会稽风俗赋(并叙)1158年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司马相如作《上林赋》,设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相答难。
子虚,虚言也;
乌有先生者,乌有是事也;
亡是公者,亡是人也。
故其词多夸而其事不实,如卢橘黄柑之类,盖上林所无者,犹庄生之寓言也。
余赋会稽,虽文采不足以相如之万一,然事皆实录,故设为子真、无妄先生、有君答问之辞。
子真者,诚言也;
无妄者,不虚也;
有君者,有是事也。
以反相如之说焉。
有客过越,自称子真,介于无妄先生,贽见于有君。
谒入,乃膝而前曰:「闻有君之名雅矣,今幸际颜色,聆话言,仆辄有请,君其听焉。
君世家于越,以风流自命,业传缃素,才播歌咏。
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风俗,载在君腹,愿闻其略,可乎」?
有君乃歛衽肃容谢曰:「唯唯。
客姑坐焉,吾以语尔。
越于九域,分曰扬州(《禹贡》:「淮海扬州。」《周礼》:「东南曰扬州,山曰会稽。」《图经》:「大都督府越州,《禹贡》扬州之域。」)
仰瞻天文,度当斗牛(《汉书·地理志》:「吴地斗分野。」《晋书·天文志》:「自斗十三度至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曰扬州,而会稽入斗一度。」白乐天诗云:「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
在辰为丑,自而侯(《史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少康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禹祀。」《图经》:「封少子无馀于越,是为越侯。」)
郡于秦汉秦始皇灭荆,置会稽郡。汉以其地属吴国景帝吴王,复为会稽郡。),霸于春秋(《春秋》:「哀公十三年于越入。」《史记》:「勾践已平吴,兵横行于江淮,号称霸王。」)
州于隋而使于唐隋大业中改为越州唐乾元中浙江东道节度观察等使。),公有素而王有镠隋杨素封越国公唐末钱镠董昌封吴越国王。)
因种山而中宅(《图经》:「种山一名重山,即卧龙山。」《吴越春秋》:「越王文种于国之西山,一年,伍子胥自海上穿山胁持文种去,与之俱游于海。」今西山低处是也。),廓蠡成而外州(《吴越春秋》:「勾践自吴还,范蠡筑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员三方。西北立为龙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八风。外郭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吴也。」《图经》:「会稽山阴以来,此城即为郡城。」)
龙楼翼而屹峙,石窦伏而巽流。
天门兮地户,惟昆崙兮是侔(《吴越春秋》:「范蠡曰:『臣之丛城也,其应天矣,昆崙之象存焉。』」)
实东南之大府,号天下之无仇(天下本无仇。)
其山则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嵂崒崥崹。
若骞若奔,若阖若开,或凸或凹,或阜或堆,或断而联,或昂而低。
虎卧龟𥖁,龙盘雁徊。
舒为屏障,峙为楼台。
崦映江湖,明灭云霓。
八山中藏府城之内有八山:种山、⿔山、蕺山、火珠山、鲍郎山彭山白马山、蛾眉山。今所存者惟四山耳,鲍郎、彭山、白马、蛾眉俱已湮灭,仅存其名。),千里周回。
彭鲍名存(《图经》:「彭山会稽县北四里。」《典录》云:「彭祖所隐居之城。鲍郎山一名阳堂山,在今大能仁寺之前。」《郡国志》云:「山有鲍郎祠。」蛾马迹迷。蛾眉山不见于《图经》,父老云:在府桥之东,轩亭之西,形如蛾眉。白马山会稽县北五里。),钜者南镇,是为会稽(《史记》:「禹会诸侯江南,计力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皇览》曰:「会稽山本名苗山。」唐开元十年封四镇为公,故会稽山为南镇永兴公。)
洞曰阳明,群仙所栖(《⿔山白玉上经》曰:「会稽山周回一百二十里,名阳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会之所。」)
石伞如张(《图经》:「石伞山在会稽县东南十五里玉笥侧,状如伞。」),石帆如扬石帆山在会稽县东十五里。夏侯曾先《地理志》云:「射的山北有石壁,高数十丈,中央少纡,状如张帆。又有文石,状如鹞,人亦谓之石鹞山。」)
石篑如藏(《舆地志》云:「宛委山上有石篑,壁立干云,升者累梯而至。」),石鹞如翔。
石壁匪泥(并见石帆注。)石瓮匪携(巨石三在照湖东,状如酒瓮,时人谓之秦皇酒瓮。)
香炉自烟会稽一峰状如香炉,人谓之香炉峰一名覆釜山。),天柱可梯(《吴越春秋》:「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图经》:「望泰山一名天柱山。」)
韫玉有笥(《图经》:「玉笥山会稽县东南十五里,出美玉,其形如笥,因以为名。一名茅岘。」),降仙有台(《皇览》云:「宛委山上有一巨石,屹然如几台,尝有神仙降其上,号降仙台苗龙先生于此台上升。」)
禹穴窅而叵探(《史记》:司马迁会稽禹穴唐郑鲂禹穴碑。),葛岩蜚而自来(《龙瑞图经》:「禹穴北有石岩,高丈馀,南面侧平如削。」《真诰》云:「此石于赤乌二年天降,从安悉国飞来,上有索痕二条,名为飞来石。晋葛仙公曾筑坛炼丹,后人名葛仙岩炼丹井。」)
射堂丰凶之的(孔晔《会稽记》云:「射的山半有石室,乃仙人射堂。东峰有射的,遥望山壁有白点如射侯。士人常以占谷贵贱,故语云:『射的白,米斛百;射壁玄,米斛千。』」)宛委日月之圭(《遁甲开山图》云:「禹开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长一尺二寸。」)应天上之玉衡(《舆地志》云:「会稽山一名衡山。」《吴越春秋》:「禹闻黄帝藏书于此,乃东巡,登衡岭。」《龙瑞图经》注云:「谓天文盖度中权,衡,星名,非南岳衡岭。」),直海中之蓬莱(旧志:「蓬莱山正属会稽。」沈绅蓬莱阁》诗云:「三山对峙海中央。」)
至若嵊山岿其东(《图经》:「嵊山在剡县东三十四里。」唐武德四年置嵊山,因山为名,今曰嵊县。)涂山屹其西涂山山阴西北四十五里。旧《图经》云:「禹会诸侯之所。」应劭云:「涂山永兴北。」按永兴萧山也。杜预注《左传》云:「在淮南寿春。」亦未详在何所。),阜至繇蜀(蜀阜山在山阴县北三十五里。旧经按地志云:「昔自蜀飞来,带儿妇二十馀人,随山而至,善织美锦。自云:『家在西蜀,今忽至此。』」又云:「勾践将伐吴,置妇女于山上,以邀军士。」后讹为阜。),龟来自齐(⿔山在山阴县东八十步,下有东武里,或谓之怪山。《吴越春秋》:「范蠡筑城既成,怪山自生琅玕,东武海中山也,一夕自来,故名怪山。」《越绝书》云:「勾践游台也,东南司马门所以灼⿔。又仰望天气,观天怪也,云,远望似⿔形。或名⿔山。」)
梅山隐吏之窟梅山一名巫山,在府城北一十八里,梅子真所隐之地也。其西则有梅市里、梅福里。),纻罗盖西子之闺(《舆地志》云:「诸暨县罗山西施郑旦所居,有方石,云是西施晒纱处。今名纻罗山。」)
五泄争奇于雁荡(《掇英集》:五泄,瀑布也。在诸暨西四十里,有两山夹溪,造云壁立,高二百丈、广数十丈,水泻五节,故曰五泄。山多奇峰,或比之雁荡云。)四明竞秀于天台(《图经》:「四明山馀姚县。」孙绰天台赋》云:「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四明天台。」)
五云中令之故居晋义熙三年中书令王献之居是山,有五色祥云见,安帝诏建云门寺。),十峰昙翼之招提(法华山在会稽县南四十里,僧昙翼栖此,诵《法华经》,因置寺焉。其山十峰,其水双涧,今天衣寺是也。)
故越为之首兮,剡为之面兮。
沃洲天姥,眉兮目兮白乐天沃洲山记》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二山今属新昌县。)
金庭桐柏,仙子宅兮金庭观剡县东,王子晋学道登仙之所。《真诰》曰:「南岳真人云:『越有桐柏之金庭,养真之福地,升仙之灵墟也。』」)
南明嵌崆,宝相涌兮新昌南明山宝相寺梁建安王造石佛一躯,高一百尺。)
南岩嵯峨,海迹古兮南岩新昌县西南。唐李绅《龙宫寺碑》云:「南岩海迹,高下犹存。」)
秦望而望秦兮(《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上会稽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图经》:「秦望山会稽南四十里。又有望秦山始皇登山,群臣于此以望秦中。」),登洛思而思洛兮(洛思山在萧山县东。《舆志》云:「永兴县有洛思山人朱隽来会稽三年不得反,乃登山北顾而叹,因以为名。」)
采葛食蕺,敬吊前王兮蕺山在府治东北三里。赵璘直碑云:「蕺,蔬类,昔越王所嗜,常采于此,遂用名之。在晋为王逸少别址,尚留故池与祠堂。」葛山会稽县东一十里。《吴越春秋》云:「勾践使女织布,以献吴王,采葛是山。」)
脩竹茂林,缅想陈迹兮(《舆地志》云:「山阴县西有兰亭。」王羲之序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脩竹。」又云:「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连山如珠,秦皇之所驱兮(连山在萧山县西。夏侯曾先《志》云:「连山长冈九里,西北至定山秦始皇欲置石桥渡浙江,今尚存石柱数十列于江际,世传始皇驱山塞海。」)
擪山如玦,亚父之所割兮(擪乌山萧山县南。东方朔《神异志》云:「山是亚父割断萧山南岭,将擪断乌江。」)
北干隐兮明月在(北干山在萧山县北。孔灵符《地志》云:「许询家于此山之阳,诗云:『萧条北干园。』刘真长叹曰:『清风明月,恨无玄度。』」)东山卧兮白云迷东山上虞县西北三十里,谢安石高卧之处。李白《忆东山诗》云:「白云他自散。」)
少微寂兮幽鸟怨(少微山在会稽五云门外十里。《职方员外郎齐唐墓表》云:「公退居湖山日,少微依山有亭榭,独以书史音乐自适。」)太白空兮野猿啼太白山剡县西六十里,与少白山连。夏侯曾先《地志》云:「峻极于天岩崔嵬。赵广信炼丹登仙之处,上有白猿赤玃。」)
其水则浩淼泓澄,散漫萦迂,涨焉而大,风焉而波,净焉如练,莹焉如磨。
溢而为江,潴而为湖,为沼为沚,为潢为污。
汇为陂泽,疏为沟渠,𥧲而田畴,淤而泥涂。
生我稻粱,溉我果蔬。
集有凫雁,戏有龟鱼。
实有菱芡,香有芙蕖
鹘舟如击晋安《海物异名记》:「越人水战,凌波赴敌则有鹘,舟名。」),马楫如驱(《吴越春秋》:「越人以舡为车,以楫为马。」)
船龙夭矫,桥兽睢盱白乐天诗:「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
堰限江河,津通漕输。
航瓯舶闽,浮鄞达吴。
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大武挽繂,五丁噪謼,榜人奏功,千里须臾。
境绝利博,莫如鉴湖
八百里之回环,灌九千顷之膏腴(《图经》:「后汉马臻字叔荐山阳人,为太守,创立鉴湖。在会稽山阴二界筑塘蓄水,水高田丈馀,田又高海丈馀。若水少则泄湖溉田,如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其塘堤周回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馀顷。」一说鉴湖八百里,盖总言之。钱昭度诗云:「越国荷花八百里。」)
贺监之家(《唐书》:「贺知章秘书监请为道士,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赐《鉴湖州》一曲。」),浸允常之都(《史记》:「少康庶子封于会稽,后二十馀世,至于允常。」《吴越春秋》云:「越之兴霸,自允常始。」)
人在鉴中,舟行画图(《舆地志》:「南湖萦带郊廓,款属峰岫,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鉴若图。」王逸少云:「从山阴上路行,如在鉴中游。」)
五月清凉,人间所无杜甫诗:「鉴湖五月凉。」)
有菱歌兮声峭谢灵运诗:「菱歌调易急。」王翰诗:「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有莲女兮貌都西施采莲于若邪溪,李白有《采莲曲》。)
日出兮烟销,渔郎兮啸嘑。
东泛曹江,哀彼孝娥(曹娥江在会稽东四十里。娥,上虞人,父溺死不得尸,娥年十四,沿江恸哭,昼夜不绝,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西观惊涛,吊夫子胥浙江萧山县西十三里。《史记》:「吴王杀伍子胥,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命曰胥山。」)
槩浦思夫槩之封(槩浦在诸暨县北,吴阖闾弟之子夫槩所封之地,因以为名。),翁洲访偃王之庐(翁州属会稽,《郡国志》云:「徐偃王昔居于翁州。」)
箪醪投兮沼吴国(箪醪在会稽南三里,勾践投醪之所。《左传》:「伍子胥曰:『吴其沼乎?』」),扁舟去兮变陶朱(《史记》:范蠡事越,既灭吴,乃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止于陶,天下称陶朱公。)
鼓樵风兮游若邪(若邪溪在会稽县东南后汉郑洪字巨君山阴人孔灵符会稽记》云:「射的山南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郑洪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还之。问何所欲,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朝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溪风至今犹尔,呼为郑公风亦名樵风。」),兴雪棹兮寻隐居剡溪一名戴溪。《晋书》云:「王子猷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四望皓然,忽忆戴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子猷曰:『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戴!』」)
禊事脩兮觞兰渚(兰渚即兰亭也。羲之序云:「会于山阴兰亭修禊事也。有清流激湍,引为流觞曲水。」),陶泓沐兮池戒珠戒珠寺蕺山,本王羲之别业,有鹅池、砚池题扇桥在焉。)
了溪凿兮禹功毕(了溪在剡县东北,源出了山。《越绝书》云:「禹疏了溪,人方宅土。」),刑塘筑兮长人诛(刑塘在会稽县北。《越绝记》:「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防风后至乃诛之于塘。」贺循会稽记》云:「防风氏,其身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
菲泉兮怀古会稽山大禹寺有泉,名曰菲泉。),饮清白兮自娱卧龙山下州宅之西隅,有清白堂、清白泉,太守范文正公命名,有记。)
其物则有鱼盐之饶沈立越州图序》:「濒海居人以鱼盐为生。」),竹箭之美(《尔雅》:「东南之美者,则有会稽之竹箭。」)
山涵海蓄,言其有几。
贡入王室,利周遐迩。
耕焉以火,耨焉以水(《汉书·地理志》云:「江南地广,火耕水耨,民食鱼稻。」)
南风翼苗,翠浪千里。
𥝧稏一空,玉粒如峙。
炊粳酿秫,既甘且旨。
檿桑之奇,号为第一(《吴录》、《太康地记》并云:「诸暨境土诸山第一产,檿桑文采如博綦,方正骈次,有如画作,可为屐鞒。上品者一两至数十万。」)
龙精㒩㒩,吐丝满室(《蚕书》曰:「蚕为龙精。」荀卿《蚕赋》云:「有物于此㒩㒩兮,其状,屡化如神。」)
万草千华,机轴中出,绫纱缯縠,雪积缣匹(《图经》:「贡花纱白编绫、轻交梭绫、轻容生縠、吴绢十样绫、大花绫、编文纱花罗。」)
木则枫梃千丈(《名山志》云:「天姥山有枫木千馀丈。」),松封五夫上虞有地名五夫,始皇木为大夫之处。),桐柏合生嵊县金庭观,《道经》云:「上有桐柏合生。」),檫棐异隅(《舆地志》云:「馀姚太平山,四角各生一种木,不杂他木。一角纯檫,一角纯梓,一角纯棐。」),文梓楩楠(《吴越春秋》:「吴王好起宫室,越王使工入山伐木,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阳为文梓,阴为楩楠,以献吴王。」),栎柞槠榆(《郡国志》:「若邪溪有栎木,谢客儿、惠连作诗联句刻于其上。上虞历山,山下多柏木吴越名柞为历,故曰历。」诸暨有槠山,榆木山。)
连理之柯诸暨有木连院,因有连理木,故得名。),合抱之株,乃斧乃斤,以舆以庐。
乃有萧山陆吉东坡《黄甘陆吉传》:「吉隐萧山。」)诸暨三如(《图经》:「诸暨三如,谓如锦之,如拳之,如丝之苧。」)
成林,贺瓜满区(《尔雅》:「。」任昉《述异记》:「中有王氏橘园胡氏梅山、贺氏瓜丘、陵家白莲。」)
枣实全赤,檎腮半朱,火壳玉,樱桃荐珠,鸭脚含黄,鸡头去卢,百益七绝之奇(《尔雅》:「楙,木瓜。」《埤雅》:「百损一益,楙百益一损。」隐居云:「山阴兰亭、尤多木瓜,人以为良果。」《酉阳杂俎》:「材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蛊,五霜叶可爱,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双头四角之殊(越多双头莲,《埤雅》云:「俗言菱芰、而不分别,惟《武陵记》云:「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
蔗有昆崙之号(《本草注》:「甘蔗有两种,赤色名昆崙蔗,白色名萩蔗,赤蔗出江东会稽。」)有官长之呼(越有杨梅二种,绝佳,一曰官长,一曰棱梅。)
蔓生则马乳蘡薁,土实则凫茈慈菰。
野蔌溪毛,园蔬木菌
湘湖,箭里之萧山湘湖莼菜会稽有美箭里。)
可荐可羞,采撷无尽。
鳞虫水族,海生池养,丁首丙尾,皤腹缩项,赤鲩文鳢,玄𩺀黄𩺞(以上鱼名并载于《图经》,越所有者,余皆类此。)
䱷人骈集,以钩以网。
羹金鲙玉,不数熊掌。
能言之鹜,善鸣之鹅陆龟蒙养能言之鹜,王羲之爱善鸣之鹅。),输芒之蟹,孕珠之蠃,文身合氏之子(蛤有文,故谓之文蛤。元微之诗:「乡味尤珍蛤。」合氏子见东坡《江瑶柱传》。)跛足从事之徒元微之诗:「鳖解称从事。」),街填巷委,与土仝多。
异兽珍禽,屑铜吐绶(铜牛山在会稽县夏侯曾先《地志》云:「昔有铜牛见于灵汜桥,人逐之,奔入此山,掘地视之,悉铜屑也。」《图经》:「太白山有鸟,尾似鸡,文采五色,口吐绿绶,长数尺,号吐绶鸟。」)
猛虎负子萧山有去虎山本名虎子山,有猛虎伤人。景德四年六月晦日,虎负一子而渡浙江而去,知县杜守一改名焉。),灵乌送𪆪(法华山有双乌鹡,长则送出之,故惟此乌在焉。唐万《齐融守碑》云:「双乌所以示北。」)
凤栖鹿化会稽凤林乡。按《吴越春秋》:「禹会诸侯于稽山,因传国政。凤凰栖于木,百鸟伺于泽」。华公《凤林诗》:「苗山会计图书曰,威凤曾栖璧玉枝。」《龙瑞图经》:「葛仙翁有桐木,隐几化为白鹿,三足,号为鹿迹山。」),鹤拾雁耨孔灵符会稽记》云:「射的山西南有白鹤,为仙人取箭,因号箭羽山。」上虞有雁田,州志云:「夏禹与诸侯虞乐于此,化感鸟兽,故其地雁为民田拔草根,除其穗。」)
熊罴狸豹,猴玃猿啼。
鵁衔鸬吐(《埤雅》:「鵁鶄子衔母翅。」「鸬鹚吐而生子。」),莺求鹑斗。
鸥浮鹬浴(《禽经》曰:「凫善没,鸥好浮。」《埤雅》:「鹬翡翠也,衒其毛羽,日浴登阑洄渊之间。」),鸦寒鳦瘦(越多寒鸦,秦少游词「寒鸦万点」,黄岩叟词「寒鸦如豆」,俱得其实。鳦,燕也,有二种:有胡燕,有越燕,胡燕肥,越燕瘦。)
巧妇锥喙(《埤雅》:「鹪鹩性巧,故俗呼巧妇。其喙尖利如锥,巢至精密。」),舂锄雪脰(《尔雅》:「鹭舂锄。」《埤雅》:「步于浅水,好自低昂,故曰舂锄。」)
林栖水宿,脩尾长咮(《禽经》曰:「陆鸟曰栖,水鸟曰宿。」又曰:「山禽之咮多短,水禽之咮多长,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
江湖为笼,山林为囿。
以牡以牝,以蜚以走。
甲第名园,奇葩异香。
牡丹如洛,芍药如扬(欧阳公《花品序》:「牡丹西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扬州出千叶芍药。)
木兰载新吴蜕镇东军监军使院记》云:「大厦之前,木兰特异,越城之中,称为一绝。当前政不轨之际,忽焉凋○,逮彭城王之镇临也,绿叶紫苞,载新阳艳也。」)海榴怀芳州宅旧有海榴亭。唐李绅诗:「怀芳不作翻风艳,列萼犹含泫露妍。」)
菊山黄华(《图经》:「菊山萧山县西,山多甘菊。唐县李萼、尉丘丹目之曰菊山。」)兰亭国香(《越绝书》:「兰亭山阴越王种兰处。」)
天衣杜鹃天衣寺杜鹃花最奇,每岁盛开,观者竞集。)东山蔷薇李白诗:「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湖映香雪(越多梅花,又馀姚澳湖,以得名。),鉴生水芝李白诗:「荷花鉴里生。」)
并蒂(越有鸳鸯,双头千叶。),仙桂丹枝(越有丹桂。)
司华骋巧,天女效奇。
桃李漫山,臧穫视之。
药物之产,不知其名。
白术丹参,甘菊黄精,吴萸越桃(山栀子一名越桃。),禹粮石英嵊县了山出禹馀粮诸暨乌带山出紫石英。)
蓟训鬻之以疗疾(《图经》:「古废市在州南。」《舆地志》曰:「昔蓟训卖药于此市中。」)彭祖服之而延龄彭山会稽县北。《典录》云:「彭祖隐居之城。」)秦皇求之而莫致(《史记》:「始皇令方士徐韨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葛仙饵之而飞升葛仙翁炼丹飞升,禹穴北有仙岩。)
日铸雪芽(日铸山在会稽东南五十五里,欧冶铸剑之所。《览古集》云:「会稽日铸洪崖双井不在建腊之后。」),卧龙瑞草卧龙山亦产奇茗。范文正公清白堂记》:「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张伯玉云:「卧龙吴越。」),瀑岭称仙(《茶经》云:「馀姚县生瀑布岭者号仙茗。」),茗山斗好(《图经》:「茗山在萧山县西,其上多奇茗。」)顾渚争先,建溪仝蚤。
碾尘飞玉,瓯涛翻皓,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
剡藤番番,管城斑斑(越纸出于剡,舒元舆有《悲古剡藤》文。《图经》:「越出笔管。」)
冰敲嵊水张伯玉诗:「敲冰呈巧手。」注云:「越俗呼敲冰纸为巧手。」)剪顾园(《述异记》:「越中有顾家斑竹。」),制于蒙、蔡之手,游于羲、猷之间。
友陈元与端紫,仝文字于人寰。
至若龙护金书(《龙瑞图经》:「黄帝藏金简玉字书于宛委山,禹探得之。唐开元二年,投金笼于禹穴,俄有一龙自穴出,现于坛上,赐号龙瑞宫。」),苔封石刻(《齐书》志云:「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于名,不知文字所在。宋升明本县名家儿,袭祖行猎,忽见石上有文,凡三处,苔生其上,字不可识,刊笞去之,有大石文、立石文、小石文云云。或云卫夫人碑堕此中,因以为名。),苗山金玉(《山海经》:「会稽山上多金玉,下多珠石。」),邪堇铜锡(《吴越春秋》云:「欧冶子越王铸剑,破赤堇之山而出锡,涸若邪之溪而出铜。」)
黄帝之鉴(《述异记》:「世传黄帝铸鉴于此,故名鉴湖。」)神禹之璧绍兴丁丑禹祠之前有光见,人即其处得圭璧。),欧冶之剑(见「邪堇铜锡」注。)蔡邕之笛(《舆地志》:「蔡邕避难于越,宿千秋亭,仰见榱,知有奇响,因取以为笛,遂为宝器。」)虞翻之床(《图经》:「五官省相传有虞翻床,翻为吴长沙王所礼,特设此床,以表贤客。」)秦皇之石(《舆地志》:秦始皇刻石,前有方石,广十丈,云是始皇座,两边有方石八所,云是丞相已下座。)
淳碑斯篆(汉邯郸淳作《曹娥》,蔡邕题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秦望山始皇《颂德碑》,李斯篆。),江笔肃墨(府治之北有笔飞巷,江淹梦笔之所也。汉王肃随父在郡东斋,夜有女子从地中出,与语,将晓辞别,赠墨二员,时方注《周易》,多有凝滞,旦用此墨,觉才思开敏。)
雷鼓铜漏(《汉书·王尊传》:「母持布鼓于雷门。」注云:「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声闻洛阳。」会稽黄閤故有铜漏,古制甚精,王羲之陆机《漏赋》,镌刻于上,历代以为宝。)梅梁窆石(《越绝书》:「少康禹祠于陵所」,梁时修庙,少一梁木,夕有风雨,漂一木至,乃梅梁也,今存。窆石禹陵之前,旧经云:禹葬会稽,取此石为窆。秦少游诗云:「一代衣冠埋窆石,千年风雨锁梁。」)
罍金履铁晋太康中上虞县于道观井中获金罍,故县以金罍名驿。《郡国志》云:涂山有石舡,长一丈,云禹所乘来。宋元嘉中于舡侧掘得铁履一双,梁初又得青玉印。」),罂铜印玉晋太元年中,谢輶为郡守,掘郡厅柱下深八尺,得古铜罂,可容数斗,封题作「越王」字,文甚分明,是今隶书,馀不可识,輶以为范蠡厌胜之术,遂埋之,今不识处。玉印见上注。)
胎草蹄石(《图经》:「猎士陈惠度于剡山射孕鹿,既伤,产下一子,以舌舐子,身乾而后鹿母乃死,惠度弃弓矢为僧,鹿死之处生草,号鹿胎草诸暨有马蹄石,传云始皇东巡,马蹄践此,其迹存焉。)黄竹神木萧山黄竹山。《越绝记》云:「范蠡遗鞭于此,生为林,竹色皆黄,状如刀割。」神木见「文梓楩楠」注。)
流黄汉簟(《西京杂记》:「会稽贡竹簟,号流黄簟。」),錞于周乐(《会稽记》:「涂山庙中有周时乐器,名錞于。」)
活人之草(《郡国志》云:「会稽横山有草,茎赤叶青,人死覆之,更活。」),止痛之木(《图经》:「郡王官廨两杉梁,相传勾践听事之旧梁,历代虽远,材质不异,俗谚云『千年之木,能止心痛』,有削服者,多愈。」),柘敷荣而华含戚(《石氏宗谱》:新昌石昉墓前有柘木,生而内向,覆坟如盖然。守墓者言,每有登科者,则柘有枝特生,一枝一人,或二三枝则二三人云。《会稽览古集》:「四明山有双石如,高数尺,野花丛生其顶,杜鹃鸣时,烂若霞锦。」国朝祖宗遏密,皆三年不荣。职方齐唐尝为之赞。华镇诗云:「鼎湖龙去苍髯断,三载丛花不记。」),天雨钱而山储(剡有禅房寺,旧经云:安南将军僧成有德政,感天雨钱数亿万,遂舍造寺,号钱房院。梁天监中禅房寺。储山在会稽,东南有粟山周处《风俗记》:「舜时供储在此。」)
皆希世之奇迹,盖欲言而不足。
其人则见于《吴越春秋》、《会稽典录》,图经地志,历代柬牍,大书特书,班班满目。
孝者悌者,忠者义者,廉者逊者,智者健者,优于文词者,长于吏事者,擢秀科目之荣者,策名卿相之贵者,杀身以成仁者,隐居以求志者,埋光屠钓之微者,晦迹佛老之异者。
虞翻之言有所不能尽,朱育之对有所不能既(《会稽典录》云:「孙亮时,山阴朱育少好奇字,仕郡门下书佐太守濮阳兴正旦宴见掾吏,问:『昔王景兴问士于虞仲翔,而未睹仲翔对也,书佐宁识之乎?』对云云。府君称善。」),予亦焉能缕数之哉,姑摘其尤之一二:前则种、蠡、计𥓋,号贤大夫(按《吴越春秋》,越王有八臣四友,文种范蠡、计𥓋最显。),后则严助、买臣,直承明庐(《汉书》:严助朱买臣会稽吴人武帝时,俱为侍中,后皆为会稽守。)
孝悌则张万和之父子唐张万和诸暨人,遭父母丧,兄弟庐墓二十馀年。万和终,子亦庐墓。)韩灵敏之弟昆齐韩灵敏,剡人,早孤,与兄灵珍并有至性。母亡,无以营凶,共种瓜半亩,朝暮生,遂办葬事。)
邓、斯、祁、樊自杀以代罪朱育对曰:「处士邓卢叙弟犯公宪,自杀乞代。吴宁斯敦山阴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董黯、朱、魏报雠而名闻虞翻对曰:「句章董黯尽心色养,丧致其哀,怨亲之辱,白日报雠,海内名闻。又魏朱恭明永兴人,父为乌伤陈硕所杀,恭明志在报雠。未间,病亡,刺杀其子,遂奔魏。后汉魏少英上虞人,兄为乡人所杀,少英报雠讫,遂亡命。)
或湿衣以障火(丁兴,会稽人,家近荒野,野火沿烧,兴母老病,乃湿衣覆母,以身障火,身死母存。),或泣血以戢焚许伯会萧山人,遭母丧,结庐墓侧。野火将及坟所,乃悲号恸哭,天忽降雨,火则随灭。),或衔哀而庐墓山阴钟离表、剡郑僧保诸暨张万和萧山许伯会、戴恭,皆以庐墓著名。),或负土以成坟诸暨张孝和、申屠氏女、萧山郭世道许伯会,并负土成坟。),或以行而名里(剡王知元父丧,哀毁卒,高宗改为孝义里。诸暨贾思会母亡,以至孝闻,有司奏改其里为孝义里。永兴郭世道负土成坟,袁愉表其行,敕改所居里为孝行里。),或以义而旌门山阴严世期好施慕善,有司奏榜其门曰义行。剡公孙达居丧事母,名闻郡县,诏表门闾。萧山俞仅一门四代,兄弟十五人,老幼八十馀口,为乡里所称,观察使孟简书于《图经》,以励风俗。)
懿矣三女(《齐书》:「会稽陆氏有三女,无男,祖父母年八九十,相继卒,三女自营坟葬,为庵,舍墓侧。),贤哉二娥曹娥见「曹江」注。国史:朱娥上虞朱回女也,母亡,养于祖媪。十岁,里中朱颜与媪竞,持刀欲杀媪,一家惊溃,独号呼而前,拥蔽媪,手挽颜刀曰:「宁杀我,毋杀媪也。」媪脱,死,事闻,赐其家粟帛。其后会稽董偕为立像于曹娥,四时配享。),处子之孝,凛然可多。
节义则黄公居四皓之列虞翻对曰:「鄞大里黄公絜己,暴秦之世,高祖即祚,不能一致。惠帝恭逊,出则济难。」)魏少英参八隽之俦(少英见《后汉·党锢传》。虞翻曰:「少英遭此屯蹇,忘家忧国,列在八隽,为世英彦。」)
蒙难卫主则有若丁潭晋丁潭字世康山阴人苏峻乱,成帝蒙尘于石头,随从不离帝侧。),委身授命则有若王脩虞翻曰:「句章王脩,委身授命,垂声来世。」)
虞喜躬岁寒之操晋虞喜字仲宁馀姚人太康中诏曰:「洁静其操,岁寒不移。」)孔愉洪止足之谋晋孔愉字敬康山阴人。史赞曰:「洪止足之分,有廉逊之风。」)
或一门死三世之义虞翻曰:「决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义。」),或一邑萃三康之㳅山阴孔愉敬康张茂伟康丁潭世康,齐唐时人,号会稽三康。)
至若㮤杨柳朱,永宁瞿素,妇节峥嵘,蹈死不顾朱育对:「其女则杨柳朱,永宁瞿素,或一醮守节,丧身不顾,或遭寇劫贼,死不亏行。」)
卓行则郑洪、韩说、钟离意、朱隽、戴就举于孝廉后汉郑洪韩说钟离意山阴人,朱隽、戴就上虞人,并举孝廉。)虞潭、孔奂、沈融、朱仕明举于秀茂晋虞潭馀姚人陈孔奂山阴人,唐沈融,会稽人,并举秀才。齐朱仕明剡人,举茂才。)
虞寄起于对策虞寄馀姚人,弱冠对策,高第起家。)赵晔推于有道后汉赵晔山阴人,举有道。)
陈子公退侵地之藩会稽陈嚣字子公,以逊为行,与纪伯为邻。伯窃蕃地自益,见之不言,移一丈以润纪伯。伯觉知患,俱乃还所侵之地。两边俱退,乃为一路。鸿嘉二年太守右扶风周府君刻石旌表,号曰义里长詹路。)钟离牧拒惭还之吴钟离牧山阴人,居永兴种稻二十亩,临熟,民认之,遂与,后民惭还,闭门不受。)
循吏则有还珠孟尝(《后汉·循吏》:孟尝字伯周上虞人。为合浦太守。郡无耕稼,所资珠玑,前政贪残,珠徙交趾,尝清洁无求,珠乃还郡。),致雁虞国(孔晔记云:虞国,馀姚人汉时日南太守,有惠政。行部有双雁随轩翔舞,及还馀姚,雁奔随归国。卒,雁栖于墓侧,后遂成群,今馀姚有双雁乡。),希铣遗四州之爱唐康希铣,会稽人,为饶、海、台、睦四州刺史颜鲁公撰碑,今断碑犹存。)香著历任之绩香字曼卿萧山人。《会稽典录》云:「香历任邑长,皆有声绩。」)
儒学则王充以《论衡》显(后汉王充字仲任上虞人,著《论衡》八十五篇。)沈珣以《大义》称唐沈珣会稽人,撰《九经大义》百卷。),谢沉、谢承之史学(晋谢沉字行思山阴人,明练经史,撰《晋书》三十馀卷。承字伟平,亦山阴人,博学洽闻,撰《后汉书》一百馀卷。)孔佥、孔祛之明经梁孔佥山阴人,通五经,尤明三《礼》,生徒数百人,三为五经博士孔子祛山阴人,讲《尚书》,听者尝数百人,著《尚书义》二十卷。),贺孝先擅儒宗号晋贺循字孝先山阴人,经学第一,为江东儒宗。)虞伯施剸博学之名(唐虞世南字伯施太宗世南有五绝,其一博学也。)
文章则孙兴公掞金声之赋晋孙绰字兴公会稽人,作《天台赋》,谓友人曰:「卿试掷地,当作金声。」)徐季海挥玉堂之策唐徐浩字季海,为中书舍人,诏令诰策,皆为之。)
晔若春荣则任奕、虞翔朱育对曰:「文章之士则任奕虞翔,齐驰文檄,晔若春荣。」),文不加点则四明狂客唐贺知章字贵真永兴人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篇卷,文不加点。)
二贺、二虞蜚声籍籍唐贺德仁山阴人,与从兄德基以文辞称,人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虞世南与兄世基俱善属文,时人方之二陆。)吴融十诏成于俄刻唐吴融山阴人昭宗时,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帝曾指授叠十许藁,跪作诏,少选成,语当意详。)
隐逸则严、谢、秦、方、述睿、充符后汉严光字子陵馀姚人晋谢敷会稽人。月犯少微,星占者以隐士当之,俄而死。唐秦系会稽人,初隐于剡,后居泉州南安,人号其山为高士峰方干字雄飞,今五云门外有方干岛、登波坊,有方干池,皆隐所也。唐孔述睿山阴人,与兄充符皆隐嵩山。),方术则介象、吴范、严卿、夷吾吴介象字元则,学气术,能于屋上煮物而火不焚。吴范字文则,明历数,知风气。晋严卿善卜筮。皆会稽人后汉谢夷吾字尧卿山阴人,学风角占候,克日卒。)
丹青则孙遇、道芬(《名画录》:孙遇僧道芬会稽人,以善画著名。),笔札则孔琳、徐峤宋孔琳之山阴人徐峤之会稽人,皆善草隶书。),浮屠则道林、灵澈僧支遁字道林,居沃焦山,与王谢诸公游,唐僧灵澈会稽汤氏子也,工诗,与刘柳善。),神仙则刘晨、阮肇(《续齐谐记》:汉永平十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因遇女仙,半年还家,并无相识,验得七代孙,至太康年失二人所在。)
乃有溪上浣纱之女诸暨西施浣纱石。),林间舞剑之姝(《吴越春秋》: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聘之,问以剑戟之术。」),色白天下(杜诗:「越女天下白。」),气雄万夫(越女论剑曰:「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术即见。」)
勾践复国也,有六千君子(《史记》:「越伐吴,发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项氏崛起也,有八千子弟(《史记》:「项羽会稽,得精兵八千人渡江。」今山阴有项里,乃与叔父梁避仇之地。),霸有江浙,横行当代。
彼二霸之得人,尚斗量而车载,矧历世之人材,亦足明其大槩。
逮我国朝,尤号多士,二百年间,不可胜纪。
大则杜正献之勋德杜祁公衍字世昌会稽人谥曰正献。),次则孙威敏之功名孙大资沔,字元规会稽人谥曰威敏。)
姚石郎司元祐之直姚给事劬,字辉中山阴人元祐中谏官,有直声。)顾内相江南之英顾内翰临字子敦会稽人东坡赠诗云:「君为江南英,面作河朔伟。」)
万石云仍,匪建则庆新昌石氏为东南名族,国朝登第者几三十人。)
二陆棠棣,如云与衡陆左丞佃字农师,弟傅字岩老,俱有才名,比晋二陆。)
吴先生风高于贺老吴先生名孜嘉祐治平间名士,舍宅为泮宫。今有祠堂存,君子以为贤于贺监一等。),齐职方迹拟于渊明齐贤良唐字祖之,仕至职方员外郎,退居湖山,名曰少微,自为诗云:「直当山面开三径,平截波心种绿杨。」)
钱氏世贤科之盛钱内翰易会稽人景德三年中制科。子明逸庆历二年彦远庆历六年并中制科。),史门继衣锦之荣(剡中史氏兄弟相继登科,乡号继锦。)
刘求以义门会稽求氏、上虞刘氏,并号义门。),杜赵以处士王荆公有《赠越中处士杜醇》诗。赵处士仲渊祥符中被召,不赴。)
或览古以流咏(故朝奉大夫华君名镇字安仁,尝著《会稽览古诗》百馀篇。),或编图而著名(诸葛深字通甫,总集历代帝王年纪,自三皇至于大宋,编之为图,名曰《绍运》。)
至若联翩桂籍,焜耀簪缨,名登史策,足叠天庭,盖尝询之故老,往往莫识其名矣。
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者,顾长康之言也刘义庆《世说》云:「顾长康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山转远转高、水转深转清者,李浙东之记也唐李逊《游妙喜寺记》:「越州好山水,山转远转高,水转深转清。」)
瑰奇市井、佳丽闉阇者,白馀杭之诗也白乐天《和元稹阳明洞天》诗云:「瑰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
忠臣系踵、孝子连闾者,虞功曹之对也虞翻王府君曰:「海岳精液,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系踵,孝子连闾,下及贤女,靡不育焉。」)
越之山川风物,其大略如此」。
子真始惊而疑,卒叹而敼曰:「壮矣哉,盛矣哉!
山川如斯,人物如斯,吾未之前闻也。
然越在春秋,僻处东夷,夫子作经,𡬯为于越,其人材风俗,固未可与齐、晋、鲁、卫诸列国抗衡也。
今有君所称,几不容口。
岂昔日远于京畿,含香未越,如王景兴之言邪王景兴虞翻曰:「闻玉出昆山,珠生南海,远方异域各生珍宝,曾闻士人叹美贵邦,旧多英俊,徒以远于京畿,含香未越尔。功曹雅好博古,宁识其人邪?对云云。)
抑山川降灵孕秀,固自有时邪?
抑亦因人作成而致然邪」?
有君曰:「昔严朱二子,为汉名卿,昼绣故乡,夹道郊迎,争观快睹,歆艳其荣,故其俗始尚文学而敼功名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上拜买臣会稽太守,谓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右军为越内史,雅会兰亭,流觞曲水,临池墨妙,辉映千祀,能使遗文感槩君子,故其俗始尚风流,而多翰墨之士晋王羲之右将军会稽内史,以上巳日谢安孙绰许询之流会于兰亭,流觞曲水,自为之序,其末云:「后之君子,亦将有感于斯文。」)
唐元微之一代奇才,罢侍玉皇,谪居蓬莱,宾窦邻白,唱酬往来,繇是鉴湖秦望之奇益闻,故其俗至今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唐元稹字微之,罢相为浙东观察使,辟窦巩为副,工于诗,与之酬和,故鉴湖秦望之奇益传,时号兰亭绝唱。微之州宅》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小蓬莱。」时白乐天守杭,常以诗筒往来,后白赴阙,留赠云:「从此舟人应省事,寂寥无复递诗筒。」)
不独此数君子也。
任延、张霸以尚贤为治,而俗始贵士后汉任延郡尉会稽称多士,皆聘请高士,如董子仪严子陵,待以师友之礼,郡中贤士大夫争往附焉。张霸为守,表用处士顾奉、公孙等,其馀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
刘宠、车俊以洁己化下,而人斯尚清后汉刘宠太守,郡中大化,召为将作大匠山阴五六老叟人赍百钱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吴车俊为太守在公清忠。)
第五伦下令而淫祀之风革后汉第五伦太守,俗多淫祀,常椎牛祭神,财产困匮,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后遂断绝。)诸葛恢莅政而陵迟之俗兴诸葛恢太守元帝谓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政之所先,君为言之。」曰:「今天下丧乱,风俗陵迟,宜尊五美,屏四恶,进忠实,退浮华。」帝纳之,以政绩第一增秩。)
至若李唐,刺史九十八公,首有庞玉,显有姚崇,图经十子,郡绩称雄(《唐太守题名记》凡九十八人,总管庞玉为首,其最显者姚元之,后为开元贤宰相。其以名见于图经者十人:李大亮、窦怀正、薛平陆亘杨于陵李逊、薛成、元稹王式弟⿔。)
国朝逮今,盖百馀政,前有文简,后有文正,题名所记,比唐为盛(《宋太守题名记》始于毕文简公士安,其间显者非一,而尤贤者范文正公。)
承宣得人,风俗斯美,盖亦理之然也」。
子真曰:「是诚有之,然皆二千石之事尔,未足多也,愿闻其上者」。
有君曰:「昔勾践会稽之栖也(《史记》:「越王,吴败之夫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痛石室之辱也(《吴越春秋》:「越王入臣吴,拘于石室胆之中,越王服犊鼻、著樵头,斫剉养马。」)目水足,抱冰握火越王念复吴雠,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切之以,足寒则渍之以水,抱冰还握火。),采蕺于山越王吴王尝恶,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臭,越人至今以为俗。岑草,蕺也,见前注。),置胆于坐(《史记》:「勾践反国,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妇兴歌,名曰《何苦》,其词曰:『尝胆不苦味若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吴越春秋》:「越王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布,以献吴王,吴王大悦妇伤越王用心之苦,乃作《何苦》之诗云云。」)』。
二十年间,焦心苦志,卒灭强吴,以雪前耻。
《越绝》之称,权舆于此(《越绝书》:闻者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绝者绝也,谓勾践时也。)
故其俗至今能慷慨以复雠,隐忍以成事。
若是何如」?
子真曰:「兹霸者之事也,传不云乎,『碎而王,驳而霸』,彼齐威、晋文之盛,犹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况勾践乎」!
有君曰:「昔禹治水之毕,与群后计功苗山,更名会稽,卒而葬焉,祠庙陵寝,于今尚存(《图经》:「禹陵会稽山。」《吴越春秋》:「禹到越,因病死,葬焉,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越绝书》:「少康立祠于禹陵所。」)
上有遗井贺循《地志》云:「会稽山有禹井,去禹穴二十五步,谓禹穿凿,故因名之。」),下有菲泉,过而饮者,莫不发免鱼之叹,兴河洛之思。
不独勾践有其烈(《史记》:「勾践有禹之遗烈。」),马侯嗣其功马臻创立鉴湖。),至今其俗勤劳俭啬,实有禹之遗风。
若是何如」?
子真曰:「美哉禹功!
宜其代舜而有天下也。
游于是,穸于是,庙食于是,兹所以化被万世之久也。
然说者以为入圣域而未优,其必有大于此者乎」?
有君曰:「舜生于诸冯,孟子以为东夷之人,历世逾远,流传失真,太史公以为冀州,然邪,否邪(《史记》:「舜,冀州人」,冀在河南,非东夷也,与孟子之说异。)
之邑则有上虞馀姚(《图经》:夏禹与诸侯会计,因相虞乐于此,故曰上虞周处《风土记》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馀姚。一曰谓邑有姚丘,即舜母握登感大虹生舜之地。」),山有虞山、历山(《图经》:虞山馀姚西三十里。一云在上虞之东。太康《地志》云:舜避丹朱于此。历山会稽东南八十四里。旧《图经》云:「昔舜耕之所。」),水有渔浦三怃(《图经》:上虞县北有渔河,是舜渔之处。又上虞有地名渔滨,虞滨。《水经》:妫石入东海,江里有上中下三怃,言二女降,时妫地高险回曲,使者至险,辄怃然而叹,故曰三怃。),地则有姚丘百官(《风土记》:「舜生于姚丘,去上虞四十里有姚丘,即姚丘也。《新记》云:「《书》『平章百姓』,今上虞有百官里。」《会稽记》:「百官者,丹朱从舜于此。」)
里焉有上虞里,舜时供储在此。),陶焉有灶上虞有古陶灶,言舜所作。),汲焉有井(舜井在上虞西北三十五里,又有舜水县南二百五十步。),祀焉有庙舜庙上虞县西三十五里。),皆其遗迹也。
意者,不生于是,则游于是乎?
舜为人子,克谐以孝,故其俗至今烝烝是效;
舜为人臣,克尽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
舜为人兄,怨怒不藏,故其俗至今爱而能容;
舜为人君,以天下禅,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逊。
若是如何」?
子真矍然离席而立,拱手而对曰:「于戏,噫嘻!
尽善尽美,虽甚盛德,蔑有加矣。
季札观乐而止于《韶》,自《韶》之外不敢观。
余问风俗,亦极于舜,自舜之外不复问矣」。
无妄先生粲然失笑于旁,曰:「固则子真之问、有君之答也。
兹皆古之越,非今之越也。
人死骨朽,世变风移,山川虽在,人物已非。
前日淳朴变而浇伪,前日廉逊变而争敚,前日勤俭变而矫怠,前日忠孝变而凶悖,尚何执纸上陈迹而譊譊其颊舌邪」?
有君曰:「先生之言是也。
然风俗不常美,亦不常弊,善焉恶焉,维人是系。
今朝廷驻跸东南,越为钜藩,密迩尧天,盖尺五间。
帝命重臣,来镇是邦,入境问俗,登堂观风卧龙山观风堂。),因舜禹之遗化,明吾君之至仁,布德教于黄堂,变薄俗而还淳
矧何世之无才,亦奚有于古今?
子不见夫衔命虏庭,死于王事,如陈公、张公者乎陈公名过庭张公名宇发靖康间为和议使,咸死于虏中。)
议礼靖康,赴难建炎,如华君、傅君者乎华君名初平靖康初太常博士,议礼不屈,事见李参政所作墓志。傅君名崧卿建炎间虏犯浙东,越守以城降,公举兵赴难,越人赖之。)
是岂异代之人邪?
又不见夫姚江陈公陈公名橐。),所临有声,亦克知退,身名两荣;
执政李公李公名光。),忤意权臣,老于沦落,世贤其人;
悯孝蔡子,捐生可悲,同彼旌忠,庙食于兹(蔡孝子名定,父以罪系狱,请代弗许,遂自沉于河,竟脱父罪。事闻乎朝,立庙号悯孝建炎间,越守以城降虏,班直唐琦奋砖击虏酋,慢骂而死,庙号旌忠。)
隐吏王君王君名公衮,手斩发冢之雠,自投于府。),斩雠著名,一门可称,贤父难兄。
兹固先生目所亲睹也,安知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古乎」?
先生曰:「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风俗而已矣。
子虚夸云梦,乌有先生诧齐,亡是公折之以上林之事。
今越未足侔齐楚之大,尚何足以夸之」?
有君曰:「昔吴子问柳先生晋国之事,而以晋对;
子真问余以越国之俗,而余以越答,亦各因其所问而及之尔,余岂瞢然无闻无知于越之外哉!
今天子披舆地之图,思祖宗之绩,求治如不及,见贤而太息,文德既修,武事时阅,盖将舞干戚而服远夷,复侵疆而旋京阙。
余俟其车书仝,南北一,仿吉甫,美周室,赋《崧高》,歌吉日;
鲁公,命元结,磨苍崖,秃钜笔,颂中兴,纪洪烈。
迈三五,夐前牒,亘天地,昭日月。
于是穷章亥之所步,考神禹之所别,览四海九州之风俗,掩《两京》、《三都》之著述。
腾万丈之光芒,有皇宋一统之赋出,回视会稽,盖甄陶中之一物」。
无妄先生自知失言,色有馀愧,乃与子真逡巡而避。
有君退而啸傲于南窗,有飘飘凌云之气(《梅溪先生后集》卷一。又见单刻本《会稽三赋》卷上,《山堂肆考》卷一二九,《历代赋汇》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九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九,《南宋文录录》卷一。)
「登洛思」下原衍「兮」字,据雍正本、四库本、光绪本删。
泫露:四库本同,雍正本、光绪本作「濯露」。
唐中书建德江滨唐政) 明 · 钟芳
 押词韵第四部
云山何嵯峨,云是中书墓。
天语镌丰碑,盘旋凰鸾翥。
守冢依山阿,蓊蔚多嘉树。
甃石结墓门,樵牧敢窥觑。
慨彼缁黄流,夷教卒难谕。
体魄眇弗念,谬起轮回虑。
醮荐地天通,解令愚子惧。
若人固足尚,卜兆得所据。
泉壤慰幽灵,孝义足欢豫。
颓风谅斯敦,天彝孰能禦。
我行如有怀,登览为延伫。